9月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落成仪式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介绍并回顾了中国大豆生育期组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王兆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副所所长刘录祥、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闫文义、黑河市政府副市长张建国等参加落成仪式并为标识揭幕,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俄罗斯全俄大豆研究所对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发来祝贺。

该标识碑矗立于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的育成地点,即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位于北纬50°15′,东经127°27′,海拔168.5米。该标识碑的确立将使全球不同地区大豆远距离安全引种进入精准时代。

该标识碑位置将成为全球大豆生育期组分组的“格林尼治”地标,将永久载入世界大豆育种史册。
韩天富介绍,生育期组是衡量大豆光温敏感性强弱及成熟期早晚的重要指标,可将早熟、中熟、晚熟等经验性描述改进为数字化分级。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经多年研究,确定了我国大豆生育期零组品种的适宜种植北界,筛选出生育期组数值为“0.0”的标准品种黑河43,建立了生育期组鉴定技术体系。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种植区域广大,生态条件复杂,品种类型多样,此次零点标识碑的设立不仅是中国大豆生育期组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更为全球大豆生育期组判别建立了统一“度量衡”和精准坐标系,为大豆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的主体材料为坚固耐腐蚀的花岗岩,梯形的造型灵感来自于古埃及的方尖碑,稳重且具有仪式感。基座中央使用减底加刻线的浮雕技法,突出荚果累累的黑河43号大豆植株;基座前方用中、英、俄三种文字镌刻出标识物名称,背部镌刻着大豆生育期组的概念和本标识的含义。顶部采用两个衔接的圆环,既可以从外形上使人联想到大豆,又从内容上明确了0.0起点的主题。圆环使用抛光的不锈钢材质,在黑河美丽的蓝天与黑土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夺目。

作者:韩玉洁、科技日报
编辑:青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