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网 - 大豆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识者若珍宝,弃者如敝履:带你了解大豆的故事
T.biz | 商业搜索

识者若珍宝,弃者如敝履:带你了解大豆的故事

信息来源:dadou.biz   时间: 2022-02-01  浏览次数:5

  本文转自:科普中国

  在几个月前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一些常见的“杂草”赫然位列其中,如野生稻、野大豆等,这不免有些令人费解。

  一般而言,这个名录是为了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植物,而这些所谓“杂草”的濒危程度并不高,似乎还没有必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它们。

  野大豆的花 | Dalgial / Wikimedia Commons

  但实际上,这些“杂草”是一些重要粮食作物的亲戚,具有重要的遗传价值。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粮食作物的种质资源,比如今天的主角——大豆。

  栽种千年,遍及餐桌

  大豆这种植物,你不可能没有吃过:从可以直接作为食材的黄豆、毛豆,到简单加工得到的豆浆、豆腐、豆油,甚至还有豆豉、腐乳、酱油等发酵而来的豆制品……大豆早已融入我们的饮食文化。

  大豆的祖先是一种缠绕类的草本植物,果实很小。经过几千年的驯化,现在的大豆几乎都是直立生长的,而且果实也变大了许多。大豆还拥有许多品系,因种皮颜色不同而被人们冠以不同的名字,如黄豆、乌豆、黑豆、青豆等。

  没有成熟的大豆就是毛豆了 | Uo3rt / Wikimedia Commons

  如今,大豆是全世界最重要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而它原产于我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诗歌古籍中记载的“豆”和“菽”,还是古墓遗迹中留存的碳化大豆,都印证了我国种植与食用大豆的悠久历史,这是世界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我国先民早在47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广泛栽培大豆,有的学者甚至认为,野生大豆驯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

  周原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碳化大豆,距今约4000年 | 中国考古网

  漂洋过海,名扬天下

  大豆一开始为我国特有,后来,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启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大豆在各国的引种也拉开了帷幕。公元前约200年,大豆从中国东北引入朝鲜,而后又经朝鲜引向日本。

  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初期,中国大豆的加工方法也传入了日本,从此大豆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栽培和利用。之后,大豆又通过海路和陆路结合的方式,逐步传播到亚洲其它地区。

  日本纳豆的传统做法,将蒸熟的大豆裹在稻草里发酵 | Bakkai / Wikimedia Commons

  到了18世纪,我国大豆开始传往西方国家。1765年,大豆被东印度公司的海员鲍文(Samuel Bowen)带入美国,在随后的二十年间又传入法国和德国。到了179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而直至1901年,俄国的北方才出现大豆的身影。现代拉丁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大豆一词的发音,几乎都是“菽”( shū)的谐音。

  中国大豆名扬天下的关键之年是1873年。当时,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我国的大豆首次亮相,随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大豆从此被世人誉为“东方一宝”和“中国珍珠”,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种植大豆的浪潮。

  大豆从中国传向世界各地 | 参考文献[1]

  被觊觎的“宝库”

  然而,大豆的名气却引来了各国的觊觎,其中就有美国。1898年,美国农业部派人到中国调查并采集大豆,开始引种、培养;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大豆的国际地位却持续下滑。

  如今放眼全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总产量却屈居第四,长年被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甩在后面。

  机械化收割大豆 | United Soybean Board / Flickr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14个州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使得大豆生产濒于毁灭。而美国农业部在采自中国的“北京小黑豆”中找到抗病基因,并将其转到当地栽培大豆的基因序列中,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这才使美国大豆生产迅速复苏。

  提到美国人来中国采集大豆,就不得不提孟山都公司(Monsanto)著名的“大豆专利”事件。

  孟山都公司曾申请了一项国际专利,他们从一份来自中国上海的野生大豆样本中,发现了与高产性状密切相关的DNA序列,然后将这个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最终得到了极其高产的品种。

  他们以此提出64项专利请求,还写了90多页的专利说明。其中,该专利提到一点:“所有含有这些DNA序列的大豆(无论是野生大豆还是栽培大豆)及其后代,甚至连那些被转入这些序列其它植物,都将受到专利保护。”

  大豆育种试验 | United Soybean Board / flickr

  这项专利一旦被批准,就意味着中国老百姓再也不能种植含有这些DNA序列的大豆。而且,哪怕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异常丰富,此后我国科学家再也不能利用这些序列去培育新品种,这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这是何其霸道又无耻的行为。

  我国科学家知此消息后大为震惊,立即查阅中美两国植物样本的交换纪录,但他们并没有找到那份采自上海的野生大豆样本。那孟山都的样本从何而来?这还要从美国人伯纳德(Richard L. Bernard)说起。

  伯纳德是美国著名的大豆育种专家,同时也负责美国农业部大豆种质资源的搜集工作。他曾于1974年参加美国植物代表团来华访问,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的第2年,中美还未建交。

  在其访问期间,伯纳德于长春、公主岭、沈阳、南京和上海等地,采集了许多份野生大豆样本,并将它们带回美国储存起来。那份具有高产性状基因的野生大豆样本,就是伯纳德此行在上海闵行电机厂采集所得。

  利用中国野大豆的优质基因,改良栽培大豆性状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改良后的大豆品种,往往又会回到中国牟取暴利。虽然我国也自育了许多优良品种,但由于孟山都获批的专利,导致很多核心的专利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此时,中国大豆的野外种群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完全禁止野生稻、野大豆等资源非法流入国外,如今又将他们列入《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中,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稻、大豆这些作物的种质资源,把育种的主动权掌握着自己手中。

  野生稻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正所谓“识者若珍宝,弃者如敝履”,普通人眼中,野大豆可能就只是随处可见的杂草,但在育种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蕴藏着优良性状的基因宝库,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LIU X, HE J, WANG Y, et al. Ge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and phylo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among world soybean populations [J]. The Crop Journal, 2020, 8(2): 260-72.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cj.2019.09.010

  作者:翦翳翎

  编辑:尖儿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大豆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