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海关传媒
近日,装载6.6万吨散装进口大豆的“卡普罗斯”轮缓缓靠向日照港岚山港区9号泊位。码头边上,日照海关驻岚山港办事处查验一科关员早已做好了查验准备。
按操作流程,海关关员要对每个货舱里的大豆上层、中层、下层分别进行检疫查验和取样,重点关注是否携带了检疫性昆虫、杂草种子、病菌等等。同时海关也会进行检验样品的取样,用来测定蛋白质、脂肪、水分等含量,进行产品检验。
“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叠加疫情影响,导致我们公司库存告急,急需这批进口大豆投入生产,帮助生产车间恢复产能。”山东中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储金说,海关了解企业诉求后,主动介绍了现有的监管和服务措施,及时为这票货物办理了查验通关手续,为我们企业恢复产能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日照港地理位置优越,与国际国内多家粮食行业大型企业均有稳定合作,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豆进口码头和北方重要的进口粮食分拨中转基地。
进口粮食作为初级农产品,因其采收过程机械化程度较高、采收方式粗放、存放环境简陋,容易携带各类病虫害,众多杂草种子也容易混杂其中,有的病菌以某些杂草种子为寄主,随着进境粮食的运输传播。
“保障初级农产品进口不容有半点闪失,我们职责就是牢牢守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安全。”日照海关驻岚山港办事处卢瑶主任表示,为了让进境粮食检疫查验更加精准,日照海关依靠“查验预警调度系统”、自动取制样设备和植物检疫初筛实验室等,严格检疫查验。
疫情期间,海关还积极优化业务模式,实行散装粮食靠泊检疫,依申请实施“货主不到场”查验措施,推进验核材料电子化,既减少了人员流动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又为企业节省下大量成本。
同时,为了提升粮食进境效率,日照海关认真落实预约加班制度,基本实现了靠泊船舶“零等待”,依托人才队伍和硬件设备优势,通过粮食制样、检测同步化,进境粮食检测周期同比缩短20%。
据统计,今年以来,日照海关驻岚山港办事处已监管进口大豆44.23万吨,预计可生产近8.4万吨豆油供应国内市场。